11月8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第十五届全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向粤港澳协办运动会介绍了第十五届全运会创新务实举措。李静表示,第十五届全运会是全运会首次在多个场馆举办,也是首次在香港、澳门举办。面对“一国、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的特殊情况,筹备工作没有先例,需要诚实守信、勇于创新。按照“广东优先、港澳优先”的原则,广东开展了本次祭典的大部分项目竞赛组织和开闭幕活动,是一个大省的责任;香港、澳门凭借国际优势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展现了特区的独特魅力和独特风采。三个区域的赛事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实现“一屏纵览、调度”的跨区域协作。为推动三区联动发展,第十五届全运会首次设置了连接三区并途经港珠澳大桥的男子公路自行车赛和深港马拉松赛,带动了环线协调发展,展示了“一国两制”的赛制优势。首创“前置查验、封闭运行、无意识通关”新模式,总结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新举措,有效解决通关难题。不同体制下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流动便捷便捷,更深层次积累了重要的“国家流动经验”。便利人员和物资跨境流动,十五运会也列入了这些创新措施。设置口岸专用通道。 10月9日起,广深港高铁西九龙口岸、深圳湾口岸、横琴口岸等10个口岸将设置十运会“专用通道”和“关卡检查区”,实行“群进群出”或通关通关。建立竞赛器材通关机制。一些项目的运动员必须携带大件行李过海关,例如击剑运动员的剑袋、场地自行车和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自行车。根据《第十五届全运会代表团通则》,内地运动员可携带参赛作为随身行李进出该国的设备。建立应急机制,在深港、珠港、珠澳口岸成立现场通关保障专项小组,制定现场应急机制,针对技术设备故障、人员激增拥堵、人员突发不适等突发事件进行演练,确保统一指挥、有序协调、良好处置。南方网广东考察记者 卢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