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10:06
第138届广交会第二期已于10月27日闭幕,即将拆除的琶洲展馆依然人头攒动。以“家居品质”为主题,51.5万平方米的展区变身为生活美学的大型体验空间,新品琳琅满目。 “我们参加广交会已有20多年了,这次我们带来了20多套新产品。”潮州松发陶瓷有限公司国际销售部袁莉表示,今年公司结合外部趋势,研发推出水果形印花陶瓷新品,吸引了来自欧美、中亚等地区的买家前来咨询。 10月27日,线下观展境外采购商近24万人次,来自全球223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届同期增长6.8%,创历史新高。的兴奋展会印证了中国制造跨周期的长期吸引力。海量新品背后,也展现了传统外贸企业在市场格局变化中的崩溃:面对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企业不断苦练内功、拓展市场,用创新设计这把“金钥匙”打开新市场的大门。从家居行业看中国制造的“价值”,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外贸企业将如何破局?在广交会上不难发现这样的趋势:拒绝“量价”,而是将智能制造与设计创新深度融合,实现价值的跃升,打开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受国外限制性政策抑制需求以及疫情初期库存过度积累影响,全球将开始海外疫情2022年下半年贸易战爆发。目前,随着国外库存回归合理水平以及非美国需求,广交会第二期展出的陶瓷、家电、日用品等外贸产品属于传统制造业,受外贸行业备货周期影响尤为明显。走过陶瓷产品展区,琳琅满目的新品的出现宣告了外贸企业接单的决心。 “过去两届广交会,有的采购商表示库存压力较大,新品下单积极性不高,更多的是观望态度。在很多这样的广交会上,我们明显感觉到国外采购商下单意愿更高,很多老客户都带来了新品订单。其中,一位我们认识多年的土耳其客户,给我们带来了明显的订单。”潮州兴业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贵平告诉记者,当市场周期发生变化时,内功扎实的企业起步更快。袁力介绍,公司通过引进机械臂制造技术,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单条生产线只需要个位数的工人,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 这种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改造,为企业响应市场需求、开拓新兴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硬核的制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赢得市场的“心”,还需要精准的需求洞察的“软实力”。在广交会展馆A区的珠江长廊上,米湖设计公司的智能厨房电器关于微波炉的 棕灰色面板,他称赞道:“这个配色立刻让kusina。” “色彩只是一种外观,背后是对市场需求的感知。如今的家电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家居美学的一部分。”设计师何超峰表示,“用户越来越注重家电外观简洁、高品质。”例如,为了帮助某海外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团队将产品的涂层改为更符合审美的棕灰色。秉承东方的设计理念,对材质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国内的使用习惯。这种基于细分市场的精准设计,有助于企业在新兴市场打开销售。 “国潮”从广交会蔓延到全球市场。简约的稻草花瓶、光滑的塑料藤制花架、质感十足的柳条花盆……本次广交会,临沂荣华文创藤艺装饰有限公司亮相。 “第二阶段的第一天,我们收到了1美元的订单70,000。我们认为,传统艺术品与现代审美的结合才是国际市场的需求。”展位负责人分享道。如果说智能制造和创新设计是中国企业修炼的“内功”,那么深厚文化底蕴所衍生的“文化自信”则成为他们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行为。东方美学与国际潮流碰撞结合,“国潮”成为中国企业的新名片。 制造业打开国际市场。在广东昌隆陶瓷有限公司的展位上,青花瓷不再是旧款式。它们或由水晶杯制成,或绘有独特的图案,别具一格。设计总监邱汉松是一位从业30多年的“老师傅”。 “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将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美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研究客户偏好和目标市场。目前,我们的产品已远销土耳其、美国、中东等地。”广交会不仅是一个商贸平台,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和文化自信的窗口:从开幕式鼓舞人心的舞狮表演,到展厅里外国采购商用流利的中文与展商交谈,再到将中国元素与国际元素巧妙融合的产品。 潮流……从广交会蔓延到全球的“国潮” 全球市场。在箱包展区,广州古秀皮具有限公司推出的清明上河图箱包系列格外引人注目。其设计将西方时尚廓形与中国风格图案完美结合,不断吸引消费者的询问。一位秘鲁买家架起手机进行选品直播:“看!这个系列很励志源自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绘画。 “新中式的全球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展位负责人陈艳荣说,“两年来,我们不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中,让这些成为经典艺术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之美。”阳江川野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展位上,打出了“用设计之笔,画出中国文化之美”的标语。 创始人苏志勇拿着一套印有56个民族图案的指甲刀在客商中热情宣传:“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出让民族幸福的设计。”历时一年研发的产品系列,从民族服饰色调到文化服饰色调,设计细节都经过仔细验证,不仅每天接待数百名客商,还荣获广交会奖 设计金奖,也吸引了欧美买家下单。踊跃。 “产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文化统一的载体。”苏志勇的话道出了很多中国参展商的心声。当编织走进现代庭院,青花瓷加入咖啡文化,“清明同河”出现在箱包里,传统文化通过现代设计焕发出新的生命。采写:南方+记者 唐亚兵、唐子田、韦宇 摄影:南方+记者 钟志辉 张凌